珠海人文
简体
  / 
繁体
首页
展览
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
虚拟展览
展览资讯
藏品
文物3D赏析
文物2D赏析
文物故事
研究
学术图录
珠海人文
考古
文保单位
考古勘探
考古研究
活动
志愿者
活动预约
服务
在线预约
交通指南
馆内地图
参观资讯
关于我们
关于珠博
馆内概况
政务公开
民俗风情
名人故事
民俗风情
首页
> 珠海人文 > 民俗风情
前山凤鸡舞
凤鸡舞是流传于珠海前山地区的一项民间舞蹈艺术。凤鸡舞俗称“耍凤鸡”,其前身为凤舞、雄鸡舞,它起源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清朝早期传入香山县(含中山、珠海),逐渐演变为凤鸡舞。清末明初时,凤鸡舞为前山地区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灶鹤舞
三灶的鹤舞鹤歌,从宋朝未期开始,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主要分布在中心村,海澄村一带,每年都在春节期间举行鹤舞鹤歌等喜庆活动。
虎山金巢琵琶鸭
乾务镇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讲究色、香、味俱全。虎山村的金巢“琵琶鸭”,是乾务镇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佳肴,因烘烧后外形酷似民乐器“琵琶”而得名,其香味独特,外酥内嫩,深受当地村民和游客的欢迎。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是斗门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美食,它既承传了广东叉烧的风味,又独创了自身的酱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其特有的酱香和荔枝柴香,饮誉遐迩。近年来,众多来自港澳和周边地区的食客纷至沓来。
横琴蚝生产技术
2016年5月,横琴蚝生产技术被列入珠海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唐家麦记饼艺
唐家麦记饼食是流传于珠海市唐家湾镇一带的传统食品,是在珠三角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广式糕饼基础上,由唐家“麦记饼店”创始人许文锦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加以改进,许文锦先生之子许华详将之发扬光大,融合传统广式糕饼以及西饼制作方法,独具一格,在唐家湾享誉八十余载,切蜚声港澳地区。
浸泥鯭
外伶仃海岸,海水湛蓝,游鱼结群,常见泥鯭鱼游弋海边石角,垂钓易于钓获,四季皆可钓得此鱼。
三灶编织
三灶编织,是指珠海市三灶镇民间传统的草编织和竹编织技艺
淇澳银虾酱
制作方法 淇澳银虾酱,制作并流传于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岛淇澳村,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调味品。
唐家湾茶果
唐家湾地区俗称糕点美食曰:茶果。现存唐家湾茶果品种有36种,一般按年节制作而各具风味
定家湾茶果
定家湾茶果又叫糯米糍、状元糍、油糍等。据传茶果是北宋末传入三灶的。
上横黄沙蚬
“上横黄沙蚬”美食历史悠久,它是莲洲一款传统地道的民间菜色。
花袖
三灶花袖由草袖、草鞋、草帽组成,是纯手工编织的生活日常用品,选料是天燃的植物水草、稻草、麻等。
大万山岛天后诞庆典
大万山岛的天后宫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东南面,建于1822年,距今有192多年历史,历来是当地渔民朝拜的圣地。
三灶民歌
三灶民歌主要由鹤歌、山歌、白采莲、哭嫁歌等曲调所组成。
斗门赵氏皇族祭礼
“斗门赵氏皇族祭礼”是宋朝皇族赵氏的传统祭祖仪式,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皇朝起,距今已有长达1052年的历史。
斗门水上婚嫁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河网如织。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15.6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全国著名的水乡。
乾务飘色
飘色是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明朝天启年间,(珠海乾务镇人)梁国栋任江西省彭泽县令时由江西传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乾务飘色多取材于民间故事,造型奇特,制作工艺精致。
中秋对歌会
唐家湾镇鸡山村的中秋对歌会,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年中秋之夜,村民分为东西两队进行对歌,其内容为唱山唱海唱家乡,唱人唱事唱历史,劝人向善,教人自强。
莲洲舞龙
莲洲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北部,丘山连锦,河网如织。总面积8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万,是珠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斗门锣鼓柜
锣鼓柜,又称“八音柜”,柜前后装有木杠供两人抬柜之用。
莲洲地色
莲洲地色的发展距今已有66年的历史。在1941年以前,大沙乡多开展以舞龙醒狮和请戏为主的民间活动。
沙田民歌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与中山市隔江相望,西南为斗门区府驻地井岸镇,南与鹤州垦区接壤,西北部濒临莲洲镇。
客家竹板山歌
客家竹板山歌(白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装泥鱼
清同治十二年出版的《香山县志》(本衙藏版)卷十四中记载:“弹流鱼即田流鱼,一名花鱼,一名七星鱼。色灰黑,长三四寸,身有花点,肉嫩,味清美,可作羹”。因为花鱼颜色与泥土相近,村民们习惯把它叫作泥鱼。
客家咸茶
汉代,武陵山区土家族已有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作医疗良方和保健饮食的风俗,俗称擂茶。
醒狮
斗门区的民间醒狮活动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起源于莲溪的红星、中心、东安等乡村,到清末民初时表演兴盛,成为一门传统艺术活跃于民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佛家拳
荔山佛家拳的特色是注重实战,讲究基本功的训练,内外结合,强调下盘马步稳固,有学拳先站三年马的师训,与咏春、蔡里佛等拳种相比和服特色。
横山鸭扎包
鸭扎包的种类:鸭脚包、鸭下铲包、鸭翼包,统称鸭扎包。
药线灸
灸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两千多年来,灸法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被人类传承了下来,对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有五百多年历史,是岭南文化艺术的瑰宝。周总理生前赞扬“昆剧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故粤剧有“南国红豆”美誉。
粤曲
粤曲是独具岭南特色的传统艺术,也是深受珠海人民喜爱的节目形式之一。曲艺社是乾务镇普及面最广的民间组织之一,曲艺活动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淇澳端午祈祷巡游
淇澳端午祈福巡游是流传于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的一种民俗,始于清同治三年(1863年),为纪念1833年淇澳抗英战争30周年而举办,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
金花诞
金花诞是珠海市唐家湾镇唐家村逢农历四月十七日,祀拜金花娘娘,祈求子嗣繁茂,老少平安,婚姻和美,家庭幸福的一种民间习俗。
起名
起名字(三灶起名字),在我们中国五千多年文化历史,每个小孩出生,长辈们或是父母都会给刚出生的小孩起个名字,这个传统从古到今,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起名字文化很普遍,每个地方都有。
七月三十装路香
七月三十装路香这一传统习俗起初源于四邑地区,以黄杨山以北的山丘、草滩一带最为盛行,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一指禅推拿
一指禅推拿是中医推拿的重要传统医术流派之一。
孙氏踩跷理筋术
孙氏踩跷理筋术是传统中医推拿的流派之一。
莲洲禾虫
禾虫,是斗门著名的水产品。用禾虫制作的传统菜肴,质软味香,营养丰富,是众多食客喜爱的珍馐。